2021-12-03
天下的事不是一个人做得完的,世间的米也不是一个人吃得完的,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感恩的心,感恩天地万物,若能如此,每一个人的心时时都是好心,时时都是欢喜心,面对外境的一切都变化,都能进退得宜,而想有美好的人生。 佛陀在舍卫国时,当地有一位很有才华的年轻人,年纪才二十出头,琴、棋、书、画样样精通,连医学也很精深,但是,学得愈多他愈觉得不足,因此并不快乐,他发愿要把天下各种技艺都学会。 ...
2021-11-18
现在常见的工作环境是,电脑荧幕同时开了好几个视窗,打报告又收电子邮件,一边接手机,眼睛还要看着新传进来的讯息。一心数用常是混乱无效率,好像很忙却是一事无成。该如何寻回专注力呢? 开国元勋胡汉民的传记中记载,他是大忙人,有一次朋友拜访他,胡汉民一面接待访客,一面起草写稿子,还用一只脚在推着摇篮哄小孩。胡汉民“一心三用”且有条不紊,访客看了很惊讶,问胡汉民怎么做到的?胡汉民说:“好...
2021-11-07
问: 家庭琐事太多,对于体弱的人,怎么样在念佛或者诵经时,能让身体不耗费那么多气血?弟子发现有时候执着地完成所定的功课,感觉心力不足,虚弱。答: 体质弱的人,可以默念,而不用太大声去念,尤其身体不好,还发愿要磕多少头,诵多少部经,不要这样做。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,口动心念是真念;如果口动心未念,等于没念。我们学佛是身体力行,更是用心,把心修平和修柔和,修得如如不动,没有烦恼,你就成功了。...
2021-10-21
我们的一个念头总是有时间阶段,称为寿者相。 什么叫时间阶段?一个念头升起,一开始升起的时候力量很足,就像一个小孩刚出生,他的身体、五脏六腑很健全;渐渐的这个念头的力量就在消弱,就像人生老病死一样,你对这个念头不感兴趣了,就灭掉了,没有了。 世间的四禅八定也是这样,所有的境界也是这样,所以在三界内,到灭尽定、九次第定,都得堕落,因为还是心意识,所以我们的念头总会灭掉的。 如果一个人在...
2021-09-17
你想什么,就和什么感应 禅宗有一个公案,我们把这公案跟这个比较一下: 有一个老和尚,他在房间参禅,老和尚是住在寺庙一个闭关的地方。老和尚在闭关的时候,他中午都会下来吃饭,后来有几天他都没下来吃饭。方丈和尚就觉得很奇怪,就派一个侍者去问:您老人家这几天怎么都没下来吃饭?老和尚说:我这段时间功夫相应,天人送供养给我,所以我就不需要下去吃饭。 这方丈和尚他当然是学过教理,...
2021-09-04
“心”是什么呢?古代有一个故事:因战乱,一群逃难的人,来到一座果园。树上结满了果子,果园的主人也逃走了。大家又饥又渴,纷纷去采果子吃。但是有一个人坐在墙角,不采不吃。别人来对他说:“这个果园,是没有主人的。”那人回答说:“果园没有主人。你自己的心,也没有主人吗?” 其实,人的心念,是很怪的。人往往做不了自己心念的主。人对自己心里的念头,往往没有自由。你既无法控制它,它又往往不以人的意...